近日股票融资收费,上海银行因八项违法行为收到央行巨额罚单,罚没合计超2900万元,15名相关责任人也一并被罚,这一事件再次将上海银行的合规问题推至聚光灯下。
01 巨额罚单背后的违法事实
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,上海银行此次涉及的八项违法行为涵盖多个关键业务领域。在账户管理、清算管理、反假货币业务管理等方面存在违规操作,还涉及占压财政存款或者资金、违反信用信息采集等规定,以及反洗钱相关的客户身份识别、资料保存和交易报告报送等环节的严重失误 。
此次处罚几乎涉及上海银行前中后台多个部门,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。从风险管理部到信用卡中心,从总行零售业务部到海外业务部等,众多部门相关负责人受罚,凸显了该行内部管理和合规流程上的漏洞。
02 过往罚单与合规挑战
这并非上海银行首次收到大额罚单。近五年间,其已多次因违规行为被重罚。2020年因内保外贷业务等23项违规被罚没1652.16万元;2023年更是两次领受大额罚单,4月因外汇违规被罚9854.4万元,11月因32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款1380万元 。如此高频次的大额处罚,表明上海银行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长期且严重的问题。频繁的罚单不仅影响银行声誉,也反映出其内控体系、数据治理和反洗钱机制的重大缺陷,释放出监管层对银行违规“零容忍”的强烈信号。在当前强监管常态化背景下,合规已成为银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,上海银行显然在这方面面临巨大挑战。
回顾上海银行的经营历程,罚单与业绩波动呈现出微妙的关联。2020 - 2021年,正是其资产扩张、盈利高速增长的时期,但这些违规行为也发生在这一阶段。2021年,上海银行实现营收562.3亿,同比增长10.81%,归母净利润220.4亿,同比增长5.54%,增幅均为近几年最高 。然而,此后两年,2022 - 2023年,营收增幅转为负数,分别为 - 5.54%、 - 4.80%,归属净利润增幅也大幅放缓至1.08%、1.19% 。2024年虽实现营收、净利双增,但营收规模仍未回到2021年的高点。其拨备覆盖率也呈下滑趋势,从2020年的321.38%降至2024年的269.81% 。
03 行业竞争中的“掉队”风险
曾经作为头部城商行,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一度仅次于北京银行。但2022年末江苏银行资产规模首次超越上海银行,使其退居城商行第三位 。今年一季度,上海银行资产总额为3.27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.37%,而宁波银行总资产达3.39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8.67%,上海银行被宁波银行赶超,降至第四位,失去长三角城商行“一哥”地位 。在英国《银行家》杂志“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”榜单上,上海银行虽排名上升1位至第66位,但宁波银行上升8位至第72位,上升速度更快 。这一系列变化表明,上海银行在行业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“掉队”风险。
如今,顾建忠成为上海银行的一把手,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核准。面对前任留下的摊子,顾建忠需要在合规建设与业务发展之间找到平衡。几天前,他自费百万增持上海银行股票,与其他9名董监高合计增持44万股,旨在增强市场信心、维稳股价 。这一举动被市场视为新管理层对银行发展前景的信心展示,但要真正解决上海银行的问题,还需从根本上加强合规管理,完善内控体系,提升业务发展质量。顾建忠需要带领上海银行从“被动合规”转向“主动治理”,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,构建全面精准的风险管理体系,加大存量风险化解力度等措施,提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,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。
上海银行此次巨额罚单事件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考验。如何在合规的框架内实现稳健发展股票融资收费,重新找回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,是摆在顾建忠及整个上海银行管理层面前的紧迫课题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51配资网_股票交易配资_场外炒股配资观点